各镇人民政府,市经济开发区、沿海经济区、城东新区、西溪景区管委会,市各委办局,各部门、各单位:
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典型,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,提升东台农业对外形象,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精品工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。
一、思路目标
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,紧扣“融入长三角、建设新东台”主题,以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东台为目标,按照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要求,积极实施“六大”建设工程,着力培植一批高效设施农业、循环农业、休闲观光农业、智能农业、为农服务的新典型、新亮点,示范带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。全市面上重点打造10个精品农业工程示范点,新建新204国道、610省道两条高效设施农业新走廊,争创全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、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1个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、盐城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以上、盐城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1家以上,建设14个智能农业示范点,打造1个为农服务综合平台。
二、主攻重点
1、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。按照镇级全覆盖的要求,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。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新上物联网监控系统、新建20亩连栋大棚,同步发展休闲观光项目,争创全省一流的蔬菜产业园区。仙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实行资源整合,进一步丰富省级园区内涵,做强种苗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。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拓展稻麦烘干服务、粮食收储、稻米加工等功能,探索稻米众筹和电子商务交易,努力实现功能互补、优势叠加,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。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要加快基础设施和森林体验项目建设,积极争创示范性国家森林公园。安丰镇要重抓国贸农庄建设,督促国贸集团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加快由终端流通企业向生产行业发展,实行蔬菜种植、流通、加工、销售全程质量监控,打造成盐城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。其他各镇也要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力争2018年底前每镇都建成1个盐城市级以上农业园区。对新建成国家级、省级、盐城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并通过验收认定的,市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镇区500万元、300万元、50万元。
2、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新走廊建设工程。坚持“以点串线,以线促面”,高标准打造新204国道、610省道2条高效设施农业新走廊。梁垛、时堰、溱东等镇要积极推进“瓜—粮”、“菜—粮”轮作新模式,依托610省道各建设1个千亩以上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片,引领带动西部里下河地区农业结构调整。228国道、352省道、新204国道、610省道沿线两侧一千米范围内新建成300亩以上连片设施农业基地或100亩以上连片设施渔业基地,且土地流转年限3年以上,市财政优先申报安排项目补助资金,每年补助土地流转费用400元/亩,连续补助3年。通榆线以西地区新建的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,每建成1个给予镇200万元奖励(与上级奖补资金不重复享受)。
3、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工程。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、示范带,以农业生产为基础,融合农家乐、果蔬采摘、民宿等休闲观光元素,打造具有东台特色的农家乐、林家乐、渔家乐。重点发展五烈“农门驿站”、诺亚·云农场等生态农场,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圈。启动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“一镇一村”建设,重点加快临塔、甘港、周黄、方东等村旅游示范点创建,甘港村要争创全国最美休闲乡村,临塔村要拓展采摘、垂钓等项目,打造农家乐集聚村。对新创成的五星级(国家级)、四星级(省级)休闲农(渔)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,市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建设主体10万元、5万元。对新创成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,市财政一次性奖励建设主体10万元。
4、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建设工程。加快推进远程农业专家实时会诊交流系统建设,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。大力开展智能化种植、养殖技术的研究,探索“傻瓜式”生态养殖新技术,实现智能化设备与农艺相结合。诺亚·云农场要优化农产品“身份追溯码”系统,打造产销互动平台,形成“鼠标+标准农业”的管理模式。华大海洋要积极创建水产品智慧养殖示范点,加快建设水产品质量追溯、养殖环境监控、技能监控、远程会诊、出口质检等“五位一体”的物联网管理平台。组织实施智慧农业“一镇一点一村一店”建设工程,年内每镇新建1个智能种植、养殖示范点,新培育1个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。农业园区内投资50万元以上新建自动化智能农业项目,按智能设施投资额的30%奖补项目建设单位,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30万元。
5、实施循环农业建设工程。依托各地产业基础,加快推进农牧渔产业融合,大力推广“饲料—畜禽粪便—沼气工程—沼渣沼液—粮(菜、果)”、“畜禽粪便—有机肥—粮(菜、果)”、“秸秆(沼渣沼液)—食用菌—基料还田”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,力争年内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达到20个以上。着力发展桑园套种、林下养禽等复合型农业,全市桑园套种力争发展到1万亩,林下养禽发展到100万羽。溱东高策生态农业园围绕“农牧渔结合,种养加一体”的立体生态循环模式,年内建成200亩生态高端生猪养殖基地,实现养殖与种植融合发展。溱东国兴循环农业示范园组织开展“稻—蟹”、“稻—鸭”、“稻—鱼”共作新模式试点,积极发展稻田养殖。依托两大样板,引领循环农业加快发展。
6、实施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。按照“大综合、大服务”的要求,大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,优化资源配置,强化资源整合,打造集农机作业、技术咨询、农资供应、统防统治、农产品购销、农村小额贷款、村级电商服务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为农综合服务平台。加快打造“供销在线”网上服务平台,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线上交易,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,大幅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及人群和土地面积。积极创建“农村科技服务超市”,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,提供技术咨询、科技培训、农资供应等特色服务,构建为农服务新机制。时堰镇东时为农服务社作为为农服务的样板,要积极拓展服务功能,丰富服务内容,努力实现全产业覆盖、全过程参与、全业态服务,在全市率先建成为农综合服务平台。其他镇也要创造条件,加快试点,创新具有东台特色的为农服务机制。
三、组织保障
1、强化组织领导。各相关镇区要按照2016年秋播农业精品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安排,认真制定工作方案,明确时间表和路径图,实行挂图作战、倒逼推进,扎实开展各项工作。未列入市精品工程项目的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,优选一批产品新、业态新、模式新的农业产业项目,加强培育引导,争创示范品牌,确保每镇各建成1个以上精品工程项目。市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农业精品工程的手续办理、项目申报、科技培训等服务工作,确保年内抓出成效。
2、强化挂钩服务。建立“部门挂钩服务市级农业精品工程”的结对制度,挂钩服务部门要主动深入一线,协助各镇和经营主体做好项目规划、业态打造等工作,帮助各镇协调项目资金、招引农业客商,提供配套服务,通过市镇共同努力,确保农业精品工程建设实施到位。
3、强化督查考评。市将每月对现代农业精品工程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查,每季印发督查通报。对推进有力、形象突出、带动明显的重点工程责任单位和挂钩部门,予以表扬;对推进缓慢、未达序时的予以通报。各相关部门要强化精品意识,加大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,确保精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。